共享經濟三個關鍵詞

從汽車、房屋這些共享“大件”,到通過刷手機騎共享單車,分享雨傘、籃球、玩具、服裝等“小件”,共享經濟正逐漸滲透到人們的日常生活中。一時間,似乎什麼都可以共享,隻要是共享就有價值。
但是,作為一種被寄予厚望的新經濟業態,共享經濟不應該被那些“偽需求”、“偽共享”裹挾。要真正把握好共享經濟的發展方向,應該讀懂三個關鍵詞。
第一個關鍵詞是科技。共享經濟區別於以往經濟形態的一個重要特質,在於科技創新,這是共享經濟安身立命之本。
人類正迎來第四次工業革命。這場始於本世紀初的工業革命,以新技術涌現為特點,不斷突破物理、數字與生物世界的界限,主要推動力是不斷進行的科技創新和顛覆。
共享經濟是第四次工業革命衍生出的新經濟形態。以共享單車為例,其對GPS的利用、對傳統自行車從形態到結構、材質的改造,乃至對城市慢行交通體系的改進,對公眾文明素質的提升,這些特征都可以用第四次工業革命所倡導的科技創新和不斷顛覆來概括。
因此,共享經濟未來的發展方向絕不能偏離科技創新的軌道。而這種原創的、自主的科技創新,將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源源不斷的動力。
第二個關鍵詞是資源。從第一次工業革命至今,人類對資源的消耗量不斷增加。地球隻有一個,從某種意義上說,地球上的資源是一個定量,而人類利用資源的數量大小和對資源的利用效率高低則是變量。
目前,各類共享經濟業態都存在不同程度的資源浪費現象。當一些資源妨礙了另一些資源(比如人行道、公園、綠地等公共資源)發揮其正當效率時,我們需要認真思考,前者是在盤活還是在浪費社會資源,或者如何平衡好其與公共資源的關系。考慮清楚這一點尤為重要,因為當資本“退燒”后,被浪費的資源無法復原,留下的泡沫卻長久存在,“接盤俠”則是政府和公眾。
第三個關鍵詞是文明。當物質足夠豐富時,對物質的破壞往往激不起人們心中的道德律。這其實是一種人類天性與后天他律作用的“天人交戰”。人類茹毛飲血時代,每個個體所能從自然界中獲得的物質有限,分享意識是缺乏的。隨著獲得物質的能力提升,人類開始嘗試分享,也在打造著分享的道德文明體系。但是問題也隨之產生,當人類越來越容易獲得物質並改造自然時,原本依附在物質上的文明體系就隨時可能遭到侵蝕。
一位哲人曾說,文明最重要的任務之一,是使人在其純粹的物質生活中也受形式的支配,使人在美的王國能夠達到的范圍內成為審美的人。在現代社會,共享經濟發展面臨的挑戰其實更大。社會文明、公民素質的普遍提升,是共享經濟形成自身價值觀和道德秩序的基礎。這是共享經濟的前提,更是現代人的使命。
《 人民日報海外版 》( 2017年06月12日 第 05 版)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