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讓文明之光照進網絡空間(觀點)

隨著信息化的發展,網絡空間急劇擴張,已經覆蓋了人類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網絡空間的開放性,既推動了全球經濟社會的發展,也帶來了網絡空間的脆弱性。病毒肆虐、網絡犯罪、網絡間諜、網絡空間軍備競賽等等,引發了人們對於網絡空間安全的巨大憂慮,以及對有效的網絡空間國際治理的緊迫訴求。共同構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讓文明之光照進網絡空間,應該是世界各國共同追求的目標。
網絡已經無處不在。相應的,維護網絡空間安全和戰略穩定,涉及的問題非常之廣,非常之復雜。在網絡空間國際治理問題的討論中,各國學者從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利益訴求,提出各種不同的關切,往往使具有緊迫性和復雜性的問題無法聚焦。因此,有必要從學術的角度,首先構造一個“網絡空間國際治理的理論模型”,把各國關注的問題加以匯聚和梳理,形成一個討論問題的共同框架。
在這個模型的基礎上,學者們既可以研究哪些是需要盡快解決的、全球面臨的緊迫問題﹔也可以探討哪些是各國共同關心和共同利益所在的問題,發現彼此核心利益的交集。網絡空間國際治理,一定要堅持“求同存異、先易后難、合作共贏”的原則,首先謀得進展,增進互信,才能為解決難點問題鋪平道路。
討論網絡空間的國際治理問題,搭建一個世界各國都可以接受的、有權威性的國際平台,確實非常必要。例如,聯合國早在2004年就成立了“關於國際安全環境中信息通信領域發展的政府專家組(UNGGE)”。十幾年來,雖然取得了一些成果,但進展非常遲緩。這種狀況反映了在多邊框架下,推進網絡空間國際治理的難度。因此,推動網絡空間國際治理,可以同時採取國際、多邊、雙邊並舉的多種形態,在雙邊和多邊取得共識的基礎上,推動國際治理框架的發展。特別是網絡空間的負責任大國,更有必要開展多種形式的雙邊對話,及時解決雙方共同關心的緊迫問題,建立戰略互信,為全球網絡空間安全和戰略穩定做出貢獻。
鑒於網絡空間國際治理問題的多樣性和復雜性,關於這種治理應該是“多(利益攸關)方主導”還是“多(政府)邊主導”的爭論,其實是沒有意義的。在共同構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的過程中,無論“多方”或是“多邊”,都有自己可以發揮的、不可替代的巨大空間。
(作者為國家信息化專家咨詢委員會常務副主任)
《 人民日報 》( 2017年08月21日 23 版)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