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人民日報-媒體雲>>科技新知

杭州大學生公益團隊——

鋪設網絡“盲道” 共享便捷生活(故事·百姓影像)

江 南
2018年06月05日10:29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鋪設網絡“盲道” 共享便捷生活(故事·百姓影像)

團隊成員在做網絡無障礙調研。

曾文瑞攝

“讀屏軟件已打開”“購物車、我的訂單、待發貨”……隨著盲人推拿師鄒文軍的手指在電腦屏幕上滑動,語音信息從揚聲器中清晰傳來。

“雖然眼睛看不見,但我們也希望能像普通人一樣網上購物、網上約車,共享互聯網時代的‘福利’。”鄒文軍說。5年前,在杭州電子科技大學“盲盲仁海”學生公益團隊的幫助下,鄒文軍面前打開了一片互聯網生活的新世界。

不久前,這群大學生圍繞“互聯網有沒有增加盲人生活的便利性”等問題做了調研。他們希望通過自己的實踐,讓更多人關注網絡世界的“無障礙建設”,通過各方共同努力,推進互聯網上的“盲道”建設。

幫助特殊群體改善網絡體驗

中國信息無障礙產品聯盟秘書處2016年發布的《中國互聯網視障用戶基本情況報告》指出,我國視力障礙者有1300多萬,其中一級視力殘疾佔85%。隨著互聯網技術的發展,特別是智能手機等移動互聯網設備的普及,給人們生活帶來更多便利。

從2013年始,“盲盲仁海”這個大學生公益團隊開始關注“網絡無障礙”建設。團隊創始人、杭州電子科技大學2011級學生劉錦亮說:“我們的團隊就是要發掘‘公益+技術’的力量,讓視障人群也能共享網絡時代帶來的便捷。”

幾年來,團隊成員換了一茬又一茬,但幫助特殊群體提升網絡體驗、改善生活的目標始終如一。目前,已開展90余次課程培訓,指導培訓視障人員1.6萬余人﹔通過職業技能培訓,培養了46位視障測評員與76位視障講師。

為了讓公眾、互聯網企業更加關注網絡無障礙,他們還與專業測評組織合作,用線上調查加線下走訪的方式,依據大數據分析,發布網購、出行、社交等手機軟件的無障礙榜單。

助力網絡“無障礙建設”

團隊最近完成的“購物軟件視障人群適宜度測評榜單”,通過杭州電子科技大學官方微信等途徑公布。

團隊現任隊長、杭州電子科技大學管理學院學生柴興旭介紹說,調研結果顯示,受訪者中85%的視障者使用智能手機,並通過手機讀屏軟件的輔助,在網上平台有過購物經歷。過去盲人想自己買東西需要步行,時間和安全成本都很高,用智能手機網購,可以讓很多盲人便捷購物。“但是,即使是很多使用頻繁的網購平台,在視障人群使用便利性上依然有很大改進空間。”柴興旭說。

盲人網購時,一般要下載專門的讀屏軟件,用聲音引導使用智能手機。但一些購物網站上不能正常使用讀屏功能,有時盲人在手機上一劃,讀出的不是亂碼就是按鈕音。大多數網購平台更新升級與讀屏軟件開發不同步,導致購物平台“跑得太快”,沒有兼顧讀屏軟件的適配性。

今年3月,他們就視障人群操作便捷性、消息提醒等方面對出行軟件進行測評。盲人沈可說:“出行軟件對盲人外出幫助不少,就像互聯網上的拐杖,但有時會遇上軟件裡公交站名無法讀出、一些功能不能正常使用等問題。”

喚起更多社會力量

讓團隊成員感到高興的是,一系列網絡平台無障礙榜單發布后,陸續收到多家互聯網公司的反饋和回應,有公司還邀請他們協作,從用戶體驗的角度倒逼公司改善信息無障礙技術。

“我們一直致力為視障者群體創造多彩生活的可能性。”柴興旭說,希望通過自己微薄之力,喚起更多社會力量和企業自覺,讓信息無障礙更好得以體現。

浙江省信息化與經濟社會發展研究中心主任陳疇鏞說:“互聯網的普惠性,決定了我們不能忽略視障人群等特殊群體。”我國2008年修訂通過的《殘疾人保障法》、工信部2012年更新的《網站設計無障礙技術要求》等,對網絡無障礙建設也有相關規定。

杭州電子科技大學管理學院副院長劉大為說:“推進信息無障礙,幫助殘疾人借助互聯網便利生活、為社會創造價值,是互聯網建設的應有要求,因此,企業也要擔負起自覺推進信息無障礙建設的責任。”

《 人民日報 》( 2018年06月05日 09 版)

(責編:戶冰潔)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